BetVictor Sports(伟德体育)国际官网
我国高精专轴承进口猛增 在我国入世之初, 就有轴承业的专家预测,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 进口轴承势必大举涌入, 且价格会逐步下降, 国产轴承的价格优势也将随之削弱, 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进口额首次大于出口额 数据显示, 1998 年我国轴承进出口比例是 0.5:1; 1999 年与 2000 年这一比例都是 0.67:1; 2001 年我国轴承进出口比例是 0.72:1;2002 年我国轴承进出口比例在逐年攀升, 且进口增速大于出口增速, 但从总量上看保持了出口大于进口。 而 2003 年 1~3 月季度轴承出口创汇 6.16 亿美元, 轴承进口用汇则达到 6.45 亿美元亿美元, 逆差近 3000 万美元。 虽然 2003 年...
我国高精专轴承进口猛增 在我国入世之初, 就有轴承业的专家预测,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 进口轴承势必大举涌入, 且价格会逐步下降, 国产轴承的价格优势也将随之削弱, 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进口额首次大于出口额 数据显示, 1998 年我国轴承进出口比例是 0.5:1; 1999 年与 2000 年这一比例都是 0.67:1; 2001 年我国轴承进出口比例是 0.72:1;2002 年我国轴承进出口比例在逐年攀升, 且进口增速大于出口增速, 但从总量上看保持了出口大于进口。 而 2003 年 1~3 月季度轴承出口创汇 6.16 亿美元, 轴承进口用汇则达到 6.45 亿美元亿美元, 逆差近 3000 万美元。 虽然 2003 年全年的进出口统计数据目前尚未公布, 但照此趋势, 专家预计 2003 年我国轴承进出口比例是 1.05:1, 2003 年将成为我国自 1986 年以来首个轴承进口用汇额大于出口创汇额的年份。 它已引起我国轴承业的极大关注。 配套能力相对不足 在分析原因时, 业内专家将与轴承行业密切相关的几大主机行业的高速发展, 列为拉动轴承进口增长的原因之一。 近几年, 我国工业尤其是机械工业高速发展。 2002 年全国工业平均增速 18.90%, 机械工业增速 23.39%。 八类主要机械产品创造了建国以来发展速度之最, 其中汽车产量 347.7 万辆, 比 2001 年增长 38.45%; 内燃机 2.84 亿 kW, 增长 38.33%; 金属切削机床 23.2 万台, 增长19.15%。 轴承工业虽然也在快速发展, 但仍相对滞后于全国工业和机械工业。 尤其是重点主机配套轴承供应能力相对不足, 从而导致轴承进口猛增。 就产量而言, 我国已是轴承生产大国, 但还远非轴承工业强国。 目前世界上轴承产品的品种和规格共计约 15 万个, 而我国仅能生产 2 万余个。 在我国每年生产的各类轴承中, 通用中低档次轴承占据 80%以上, 各类专用、 精密、 高可靠性、 高技术含量、 高附加值轴承产品只占 20%左右。 而我国每年大量进口的正是这类轴承。 制造水平存在差距 业内专家指出,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直接原因还是我国轴承产品的制造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性能、 寿命和可靠性方面。 如我国深沟球轴承的精度水平虽已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当接近, 但仍存在着“两低一差” , 即产品技术水平低(品种少、质量不稳定、 可靠性差、 技术开以能力弱)、 产品制造水平低(工艺与装备落后)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差。 如铁路轴承, 国外是 80 万公里的寿命, 而我们只有 50 万公里。 目前我国能提供一部分准高速铁路轴承, 但高速铁路轴承全部依赖进口。 此外还有第二代、 第三代轿车轮毂轴承, 计算机软硬驱精密轴承、 静音电机轴承等等, 技术开发能力都相当薄弱, 产品档次和水平低, 无法满足主机发展的需要。 精密轴承 一、 的定义: 精密轴承按照 ISO 的分级标准分为:P0,P6,P5,P4,P2.等级依次增高,其中 P0 为普通精度, 其他等级都是精密级别。 当然,不同分级标准,不同类型的轴承,他们的分级方法有所不同的,但意义是一至的。 精密轴承使用性能上要求旋转体具有高跳动精度、 高速旋转及要求摩擦及摩擦变化小。